×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這3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能動手」,家長再生氣也要忍住,會影響孩子一生

安妮 2022/11/11

管孩子不易,小孩子自制力差,經常每天在家只想著看電視、玩玩具,一到寫作業、下圍棋就各種不情愿,各種嬉皮笑臉,無奈之下,3天內用衣架 揍 了孩子兩次,現在寫這篇內容的時候,內心其實是矛盾和自責的,但是還是要跟大家聊聊這3年齡段的孩子不能動手 :

① 學齡前——3歲前

3歲前的孩子還處于學習和了解世界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通常動手、理解、學習能力都屬于啟蒙階段,是很有限的。家長說的很多話,其實孩子并不能夠完全理解,甚至還會曲解父母的話,家長經常會告訴孩子,這件事情不能,這件事情能做,熟不知孩子們很多情況下是記不住的。

同時,這個階段的孩子通常好奇心是最強的,總喜歡重復性的說一些話、問一些問題,很多沒有耐心的父母,這個時候往往就會不耐煩、暴躁甚至是動手 揍 孩子,但是,這種行為會極大的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塑造,很容易使其變得內向。

所以3歲之前的孩子,家長要抱著極大的耐心去對待,切不可隨意動手 。

② 小學——6至12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剛剛步入小學,開始接受大量的信息、還會接觸到很多同齡的小伙伴。這個時候他們的思維是最活躍的時候,也是逐漸開始對 事物產生自己想法的時候,很多時候他們可能并不那麼贊同大人們的意見,總是希望按照自己想法去做。

這段期間也是孩子性格塑造的最重要的時期,也是孩子第一個叛逆期的開端,如果這個階段,家長總是 揍 罵孩子的話,孩子很可能會慢慢失去對外界新事物的探索的激情,久而久之,會產生自卑情緒甚至是消極的情緒。

③ 青春期——16歲后

家長們也都經歷過青春期,青春期是孩子性格最叛逆的階段,這個階段家長越是想去管教,孩子可能就越叛逆。這個階段也是父母與孩子矛盾最大的一個階段,所以 家長更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溫柔去對待孩子,當發現孩子有不同尋常的反應時,家長要從根源去了解孩子這麼做的原因,不要以結果去評判孩子的對與錯,要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要換位思考,去理解孩子這麼做的根本原因。

如果家長只看重結果,對孩子動手,孩子做事情可能會更偏激,甚至出現離家出走、甚至更嚴重的悲劇。

如果孩子犯錯了,父母應該如何去教育呢?聰明的父母,通常會這麼做

① 讓孩子知道犯錯誤的后果

很多家長害怕孩子會做錯事情,往往會「未雨綢繆」囑咐孩子不要做這個、不要做哪個,但是結果總是差強人意。其實 讓孩子深刻記住的最好辦法,不是不讓他做而是告知他犯錯的后果,讓孩子了解結果的嚴重性,他們才會「害怕」、「收斂」。

② 不要在眾人面前批評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并不比成年人弱,很多時候孩子擔心犯錯后,家長會責備,所以會變得很慌亂,甚至是開始「撒謊」。

孩子如果犯錯了,家長不能一味的縱容,該批評的時候要過段批評,但是要選好地點,最好是沒人的時候,這樣安靜的環境,孩子會平靜的聽你講道理,如果是在人多的時候批評,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 揍 擊,會有挫敗感。

③ 懲罰程度要因事而異

如果犯的錯誤不大,家長不要大動干戈,反之,如果孩子犯了大錯誤,家長就必須嚴厲起來。這樣,孩子就能通過家長的態度,判斷自己的錯誤大小了,會在潛意識里去避免下次再犯相同的錯誤。

④ 讓孩子有敢作敢當的勇氣

前面有提到,孩子經常會因為害怕被家長 揍 罵,犯了錯會下意識的選擇逃避或者撒謊,這是非常不好習慣。尤其是那些自尊心很強的孩子,更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

這時候,家長不要立馬去責備孩子,應該給孩子做示范,告訴孩子做了錯事要勇敢承認,大人并不會因為孩子承認錯誤,而且責備他。孩子看到家長的行為后,就會學習反思,慢慢的變得有擔當了。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