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為人父母,一定要好好說話,尤其是對孩子!以下4點要注意

安妮 2022/09/14

昨天帶娃去附近的超市買菜,在超市門口碰到了一位嚎啕大哭的孩子。

孩子拉扯著媽媽的衣服,不停地說:「媽媽,我要那個,你就給我買一次好不好?」

他去拉媽媽的手,媽媽甩開,再去拉媽媽的手,在被甩開。

孩子只好圍著媽媽轉圈,媽媽還是不停的繞開孩子,假裝忽視。

我把兒子放進了購物車,看他們這樣僵持了差不多五分鐘。

最後媽媽爆發了,指著孩子吼道:「你再鬧,再鬧你就把你扔這裡,就當沒有你這個孩子。」

還在突然就愣了,呆呆地地看了媽媽好幾秒。

不再糾纏,默默地跟上媽媽,耷拉著頭走了。

一個家庭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好好說話,不惡語傷人。

父母的言語對孩子尤其重要,面對我們的孩子時,有些話應該選擇性的說,有4句話千萬不能說。

1

不隨便和孩子開玩笑

"垃圾桶撿來的」「充話費送的」「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在大人看來,這些只是開玩笑,但孩子可不會這麼想,由於認知能力有限,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十分不成熟,他們很難分清玩笑是非曲直。

對大人的 「開玩笑」,他們會信以為真,進而在幼小的心靈上留下難以抹去的印記。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但是這些逗孩子的話,卻很容易摧毀一個孩子的安全感。而被被家長欺騙、愚弄和嚇唬後,孩子會感到疑惑、受挫、不被尊重和害怕,從而讓他感到不安,而自尊心、自信心受到傷害,不敢相信別人,進而對他以後的人際交往造成障礙。

2

不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害怕了,就說他膽小怕事;孩子喜歡哭泣,就說他是愛哭鬼;孩子房間淩亂,就說他懶惰……很多家長,常常因為孩子的一些表現就給他貼上各種各樣的負面標籤。這種「標籤」給孩子的影響,尤其是負面影響是很大的。

研究發現: 人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比如說孩子笨,孩子在做事時就會笨手笨腳,因為他會在心裡暗示自己「我就是笨蛋,肯定做不好的」,結果就真的做不好了。

作為家長,要時刻記住,不管孩子是做錯事還是表現出什麼情緒,都要對事不對人,然後針對事情進行評價,而不上升到孩子人格方面。

3

不否定、打擊孩子

中國的父母,最奉行 「棍棒教育」,他們堅信 「棍棒底下出孝子」,常常奉行打擊式教育,此外,還總是喜歡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動不動把別人家的孩子搬出來,否定孩子:你是豬嗎?每次都是倒數,為什麼隔壁王阿姨家的小紅每次都是第一;瞧瞧你這個沒出息的樣子,將來幫別人提鞋都沒人要……

對孩子來說,父母是他最親近的人,父母越是否定孩子,對孩子打擊越大,也越容易摧毀孩子的自信心。

這是因為父母的否定、打擊,會給孩子消極的心理暗示。

4

重承諾,不空許

"只要這次考試考第一名,我就帶你去迪士尼」「如果你乖乖把藥吃了話,等病好了,我就帶買霜淇淋」這樣的話語,是不是很熟悉?

為了「哄」孩子,很多父母經常喜歡隨口一說,給孩子做出承諾,等待孩子做到了,卻以工作忙、沒時間將兌現承諾無限延期,甚至有的直接以一句 「騙你的」「逗你玩的」來搪塞。

不守承諾的父母,除了讓孩子掃興外,更會傷害孩子心。作為父母,為了讓孩子聽話的隨口一提,孩子卻會當真,開開心心等待,最後卻換來巨大的失望。

親子間信任的建設需要很長時間,但一次 「空頭支票」,則會輕易地毀掉長久以來建立的信任。

一旦孩子對父母失去信任,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和說話的分量也會大打折扣。作為父母,你說什麼孩子都相信你,請你也一定不要輕易辜負孩子的信任。不隨便承諾孩子,一旦許諾,必定兌現!

wendy媽有話說:

愛他就尊重他,給予他關懷和鼓勵,而不是一味的貶低和打壓

許多父母為了「省心省力」總是喜歡口頭威脅打擊,看似多快好省,其實給孩子的心裡種下一顆恐懼的種子,導致孩子與父母離心,在經年之後,也會受其影響,在各種關係中掙扎焦慮,甚至會引發心理問題。

千萬不能因為惡語而傷害孩子一生,愛他就好好說話。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