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有一個這樣的流行觀點:覺得教育孩子是媽媽的責任,爸爸只要賺錢養家就行。所以很多時候爸爸跟孩子的關系是疏遠的,甚至是陌生的。不管多忙,這幾件事爸爸一定要陪孩子做。
1.請記得多給孩子一個愛的抱抱
心理學研究表明:爸爸的擁抱,給孩子帶來的肯定和震撼,遠遠超過媽媽。親愛的爸爸,多抱抱你的孩子,讓他在你的懷抱里睡覺、讀書、聽故事、聊心事,在你溫暖有力的懷抱中底氣十足地去看世界。
2.爸爸要找機會跟孩子多聊聊天
爸爸跟孩子之間的專屬閑聊時光,其實很重要。 不要覺得養大了孩子,給孩子賺到學費和生活費就是愛。因為孩子的情感上也需要爸爸的支持和關心。
比如孩子有什麼煩心的事,你知道嗎?孩子有沒有什麼擔心的事呢?你最近在學校過得怎麼樣?......有的爸爸會覺得這樣做簡直是浪費時間啊!其實,這樣做能幫我們更好地了解孩子。
3.多跟孩子在一起吃飯
吃飯這件事很神奇,它能天然地拉近彼此的距離。很多人把自己的時間放在了外邊的飯局上,卻忘記了經常回家陪自己的孩子吃飯。
奧巴馬就一直堅持這個原則——每晚6:30要和家人一起吃飯,每周最多錯過兩次。大家白天都分散在各處,上學,上班,晚餐是難得聚在一起的時間。
餐桌上,可以討論一天的經歷和見聞。父親說說單位里的,孩子說說學校里的,那些有趣的,新鮮的,彼此了解彼此在外的生活。
4.定期安排跟孩子的「獨處」時光
陳小春在兒子出生后也會常常抽時間陪著兒子Jasper,但跟Jasper并不是特別親近。依然記得《爸爸去哪兒》第一期中,他對Jasper大吼,而Jasper一直處于戰戰兢兢的狀態。
后來,在節目錄制的過程中,兩人有了獨處的機會,一起露營,一起做飯,一起聊天,一起做游戲……陳小春越來越了解兒子,而兒子跟他的關系也越來越親近,會常常跟爸爸說「我愛你」。
爸爸跟孩子建立更親密的關系,需要一對一獨處的時光。你可以獨自帶著寶貝去露營,去旅行,去海邊看日出,也可以帶著他一起去外地出差……
在每一次單獨照顧孩子飲食起居的過程中,爸爸才能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孩子,靠近孩子。
5.每天至少陪孩子玩5分鐘游戲
研究表明,與爸爸摔跤、拳擊,只要適度,會有助于孩子的成長,比如常和父親打鬧的男孩,跟別人相處得會更好。
爸爸內心都住著一個小男孩,他們跟孩子玩起來,會更有創意,也會更有趣。在跟爸爸玩鬧的過程中,孩子們跟爸爸的關系會越來越親密。
陪伴的時間不在于多而在于精,5分鐘或許不多,但爸爸全情投入其中,日積月累,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讓爸爸發揮自己的創意和滿滿的游戲力,陪著孩子玩游戲,成為孩子們最好的玩伴,會讓孩子的童年更加多彩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