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送進學校,就證明家長已經卸下了一部分的重擔,能放手孩子的教育,和學校老師一起共同進行了。但是送孩子進學校也不是那麼輕鬆的事情,家長也在不間斷的關注著孩子在學校的情況,這是做家長的都會操的心。不過很多家長因為過於操心,過問的重點范圍也比較寬泛。
除了孩子的學習情況非常重要,其次就是孩子在學校的人際社交,然後就是一些別的事情,其中就包括座位問題。坐哪按理來說是聽老師安排,但是很多家長都十分看重這個事情,覺得位子決定著孩子的成績好壞。有的時候,家長認為這個位子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更不利於孩子的學習,就會向老師提出意見。但事實上,老師想的跟家長想的並不一樣。班主任直言:在以下座位上的孩子,都是老師偏愛的潛力股。
退休班主任直言:在以下座位上的孩子,通常都是老師偏愛的「潛力股」!
1、「第一排」表示老師覺得學生是有希望的潛力股。
如果學生可以自己選座位,他們肯定不會選擇第一排,因為離老師比較近,很容易被批評或者吃粉筆灰,都覺得這個位置很一般,但班主任並不會這麼想,第一排的雖然對學生不算是好座位,但是對老師來說,方便他們進行有效管理。
孩子坐在一排,就在老師的眼皮底下學習,他們可能會下意識的去認真做功課,不會出現小動作,坐在這裡可以更好的養成學習習慣,尤其是針對成績好自製力差的孩子,老師通常都會將他們放在第一排糾正壞習慣。
2、坐在中間的孩子,在老師心裡都是願意學習的孩子
坐在班級中間位置的孩子,他們離老師不近不遠,老師也可以看心情去管教他們,而坐在這裡的孩子,通常都是比較喜歡自己學習的,不會在上課期間出現溜號的情況。
坐在中間的學習,雖然不容易獲得老師的重視,但很招人喜歡的,畢竟,這樣的孩子學習是比較用心的,只要老師用心輔導一下,相信這一塊的學生都能有好的成績。
3、靠窗的 偏排 也是老師比較用心的學生
我在上學期間,就喜歡坐在班級靠窗戶的位置,在這裡你不僅可以看到窗外的風景,老師也很少去關注你,而這個位置通常都是老師為中等學習準備的,坐在後面太遠、坐前面又不合適,只能被老師安置在旁邊了,不過位置雖然不是最好,但上課時氛圍還是不錯的。
4、坐在最後面的孩子,在老師心裡不會太重視,甚至容易忽略
班級中的最後一排,就像是坐冷板凳一樣,由於離老師比較遠很容易被忽略,而且最後一排的孩子每天都過得很開心,不是上課睡覺就是玩,老師也將這樣的學習稱為「學渣」。
老師每次上課之前都會跟最後一排的同學說:「只要你們不擾亂課堂紀律,幹什麼都行!」其實,在老師眼中是很嫌棄這樣的學生的,不喜歡學習每天都在學校混日子,不僅不會重視還容易被忽略。
座位位置真有「黃金座位」一說嗎?
有。
二三排中間的位置,距離黑板的位置不近不遠,視線清晰。不會因為過近反光,也不會因為太遠看不清。其次二三排的學生提問,老師很容易看得到,因為這裡是老師的最佳視線范圍。如果讓孩子自己選位置,大部分孩子都會選擇這裡。
但 「黃金位置」,並不是孩子學習成績好的決定性因素。
在幾十年的教學經驗中,沒有學生因為坐在黃金位置,成績就很快提高的。
這個位置只是更適合孩子學習,想要成績好、快速提高,還是要靠孩子 自身的努力和專注力。哈佛大學前任校長魯登斯坦曾對校內前5%的學霸進行跟蹤研究,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 上課時保持超強的專注力。
這位哈佛校長還表示:想要成為哈佛的頂尖學霸,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專注力。
所以,家長們與其糾結孩子的座位位置,不如把心思放在提升孩子的專注力上。畢竟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根本不聽老師聽課,不管坐在哪學習成績都上不去。
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有效地提高學習成績?
一、提高孩子專注力
專注力是孩子能夠好好學習的一個關鍵,如果孩子們不能集中自己的去學習,很容易分心並被其他同學超過,其實,在一個班級裡,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區別並非是說智力方面的差距特別大,也在平時的一個專注力上面,如果平時專注能力還不錯的孩子,就會比較跟著老師的思路和步驟一起學習,學習效果就會比較好。
二、提高孩子思維能力
有一位偉人曾經說過:生活中最大的樂趣,是下決心培養自己的思維習慣。思維對孩子們來說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學習方面,良好的思維習慣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環境、人脈、學習上,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思維習慣的形成。
家長們平時可以陪著孩子們玩玩激發思維能力的益智小遊戲,不僅能夠鍛煉動手能力,還可以有效開發大腦的思維能力,形成不錯的思維習慣。
Wendy媽有話說:
無論孩子坐在哪一個位置,平時上課的時候都要認真聽講,好好跟著老師的思路去學習,不要說自己坐在不利的位置就開始自我放棄了,家長平時也要對孩子的學習有所跟進,讓他們養成一個不錯的學習思維習慣,對學習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