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都會發現孩子到十幾歲的時候,和媽媽會越來越不親,明明孩子的小的時候是最喜歡媽媽的,面對這種變化,媽媽們也挺措手不及的,媽媽們通常把這種變化歸結為孩子青春期了,其實事情都是雙向的,如果一段關係變得不好,可能並不一定是一個人發生了變化,也很有可能是另一個人也變了,孩子除了是因為叛逆期的緣故,也很有可能是媽媽這麼多年的一些做法傷害到了孩子。
這幾種媽媽,孩子長大之後親子關係會變差
1.不能跟著孩子一起成長的媽媽
每個小孩的心中,小時候最崇拜的人就是媽媽。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崇拜人會微妙地發生著變化,由媽媽變成老師,還有可能變成了爸爸。等孩子再長大一些,還有有許許多多的偶像,當孩子長到十多歲的時候,也就是上國中的時候,無論是心智還是身體,都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相同的孩子的目光,也變得廣闊起來,不僅僅拘泥於家庭了。
外面的新鮮事物開始備受他的關注,當跟小夥伴們玩在一起的時候,他會覺得輕鬆自在,而一成不變的媽媽呢,還是那麼的一成不變。
一切都像是在胡亂指揮,按部就班的,還是跟他幼兒時候那樣的管理孩子,孩子對媽媽來說,不是他真正的樣子,而是媽媽想象他會成為的樣子,當孩子脫離媽媽的掌控的時候,媽媽心理就開始慌了,很容易跟孩子產生矛盾。
當媽媽知道孩子對她還有這麼多不滿的時候,更是接受不了,會更加變本加厲地想要奪取她的控制權,然而孩子的反抗也跟著劇烈起來,這個時期就會表現得討厭媽媽了。
2.控制欲強
不懂得如何交流 其實這種媽媽現實中也不在少數,她們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就會事事替孩子做決定。一旦孩子忤逆了自己,就會覺得自己的付出白費了,自己養了一個白眼狼。有的媽媽甚至會拿這種「愛」來綁架孩子,讓孩子透不過氣來。 每個人都是會成長的,對於孩子,媽媽們其實不用太著急,太著急反而會適得其反。相反的,認真和孩子溝通、交流、陪伴孩子,這才是扭轉孩子和自己「不親」的方法。
3.愛叨叨的媽媽
「累不累」,「渴不渴」,「餓不餓」,「吃不吃」「穿不穿」……
而且像個學校教導主任一樣,跟著孩子後面叨叨叨,要求孩子完成作業,要求聽話……
孩子看來,媽媽簡直就是個「唐僧」,媽媽這些早就爛熟於心的重複的話,對他來說,就跟「緊箍咒」一樣,一念頭就大。
可媽媽還是不顧他的感受,每天千篇一律地必須「念」一「念」,沒有跟孩子一起成長的媽媽,並不知道孩子內心在想什麼,更不知道孩子現在對什麼感興趣,討厭什麼,想好好的照顧孩子,卻永遠走不進孩子的世界。想督促孩子成才,卻跟不上孩子的步伐。
孩子總會對媽媽說,「煩死了」,因為她覺得媽媽對自己極度不信任,寧願自己摔得頭破血流,也很不情願按照媽媽的要求去做,即便明明知道媽媽是對的,但他不喜歡被不信任打敗,逆反心理就被成功激發了。
4.不懂得交流的媽媽:
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總喜歡陪著他說說話、講講故事,可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很多話不願意再跟媽媽傾訴,因為有些媽媽喜歡教育人,她們不願意悉心傾聽孩子的心聲,而是用大人的姿態教育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在跟媽媽的交流過程中總是被教育、被批評,自然就不會再跟媽媽吐露心聲,他們寧願自己悶聲不語,或找好朋友傾訴,時間長了自然跟媽媽的距離也拉遠了。
5.脾氣很差的媽媽:
有些媽媽脾氣很差,不光對孩子沒有耐心,經常打打罵罵,也會對自己的丈夫各種不滿,找理由吵架。這樣的媽媽總會讓人感覺到畏懼,想要遠離,孩子的內心更是抗拒跟這樣的媽媽相處。
Wendy媽有話說:
媽媽們要怎麼做才能維持跟孩子的親密關係呢?
一、控制自己的情緒
媽媽要想教會孩子正確的處理事情,自己就首先要做到表率,不管是平時遇到的麻煩還是孩子犯了什麼錯誤,媽媽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客觀地對待事物的方方面面,不加入自己的個人情緒。
比如說孩子弄壞了家裡的什麼東西,媽媽首先不要發火,不要一上來就罵孩子什麼事都做不好,這樣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覺得媽媽很凶,不願意跟媽媽親近。
不要孩子犯錯就指責批評,首先要懂得孩子犯錯是不可避免的,是很正常的事情。媽媽不要怕孩子犯錯,最重要的是犯錯後媽媽如何讓他認識到錯誤。
如果一犯錯就嚴厲批評,會讓孩子做事畏首畏尾。媽媽要耐心地勸導孩子,讓他認識到自己犯的錯誤並自己承擔後果,這樣公平的教育可以讓孩子覺得媽媽是民主的,而不是情緒化的。這樣既達到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錯誤並改正的目的,也增進了母女之間的感情。
二、試著少說不
對於孩子來說,媽媽總喜歡對他們說「不行」、「不要」。要知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強的好奇心,總是喜歡問媽媽要很多東西。如果這個時候媽媽對孩子提的這些要求都說不的話,孩子的好奇心就會有一定程度上的 磨滅。時間長了有可能會產生自卑情緒,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因此,媽媽們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比如說去超市的時候孩子要東西,媽媽可以跟孩子說,可以買玩具,但是只能挑一個,不能多拿。這樣既能控制孩子想買玩具的數量,又能讓孩子在腦海裡對自己想要的東西進行一個分析,選擇利弊,培養孩子規劃事物的能力。
三、不對孩子撒謊
為什麼孩子撒謊大人們就很討厭,那麼大人是不是該反思一下,孩子為什麼撒謊,父母是孩子的直接模仿物件。年幼的孩子自己沒有分辨能力,所以理所當然的認為父母做的就是對的,於是會模仿父母的行為。
當孩子還很幼小的時候還很黏媽媽的時候,媽媽出門總說過一會我就回家了,或者是趁孩子不注意就走了。這種看似不是大問題的撒謊是會在孩子的心裡埋下種子的,孩子日後也會多這種行為加以模仿。因此,大人要想教育孩子,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
綜上所述,父母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孩子要想教育的好,父母首先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