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我有6個孩子,5個是博士,經驗就10句話」照著做,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安妮 2023/01/24

孩子總是磨蹭不愿意做事怎麼辦,如何讓孩子自主學習,很多父母都知道要 培養孩子的內驅力,卻不知道從何做起。

網友分享了一件帶娃趣事,或許能給大家一些啟發:家有兩娃,為了讓他們馬上去洗澡,這位媽媽說:我今晚只講一本繪本,誰先去洗澡,誰就獲得選書的資格。

聽到此話,兩個孩子爭先恐后去洗澡,爸爸見后驚訝不已,媽媽則道出其中的奧秘:

只要涉及指標、資格,人類就熱衷于競爭,孩子更不例外。

比起催促、威脅、甚至動手等引發叛逆的方法,讓孩子自己愿意去做才能激發內驅力。

培養孩子的內驅力需足夠自信

育兒界有一位很出名的父親, 蔡笑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

蔡笑晚6個子女中有5位博士1位碩士,每個子女在各自的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他也因此被譽為人才「魔術師」。

關于他的育兒經驗,也是一直被傳頌,其中就分享了10條培養孩子 自信的方法:

1. 尊重孩子,聽取孩子的意見,從不粗 暴 否定;

2. 讓孩子帶路,主導權交給孩子;

3. 除非對號入座,一律挑最前面的位置坐;

4. 經常有意識地與孩子爭論問題;

5. 練習當眾發言,培養孩子當眾辯論的能力;

6. 經常練習正視別人,用有力的目光注視對方,并且保持笑容;

7. 保持良好的走路姿勢,昂首挺胸,兩眼看向遠方,經常有意識地把走路速度加快;

8. 經常用暗示的方法,使孩子相信自己是個特殊人物,將來必定有出息;

9. 即使遇到重大的失敗,也不能用嚴厲教訓或懲罰的方式對待孩子;

10. 盡量找出孩子的優點,給與積極的鼓勵。

當孩子有了足夠的自信時,自然就會自發性地完成一些事項,并逐漸在群體中突顯優勢,進而獲得更加優質的資源。

有興趣、夠自信,才能激發內心無限的能量,進而形成穩定的內驅力。

學會做60分的「指南針」父母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蘇佩里說:

如果你想讓人們造一艘船, 不要雇人去收集木頭,不要發號施令,也不要分配任務,而是去激發他們對海洋的渴望。

這個比喻就是形容「內驅力」的培養,如果你想讓孩子好好學習,就給他描述未來的精彩世界,當然這個「世界」并非家長構建,而是孩子所期待的。

父母要學會給孩子指南針,而不是地圖。

孩子的事情交給孩子,父母不要強行干預更不要一切包辦,凡事都要講規矩,孩子做錯了必然會承擔責任并吸取教訓。

比如,孩子上學愛磨蹭,那就按照她的節奏,」淡定「地讓她遲到一次,不管是挨批還是罰站,總歸知道后果。

被家長控制較多的孩子,具有「 傀儡型心態「,宛如磨道上的驢,甩 一 鞭 走一步,不打就停住。

只有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有了完全的掌控權,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才會努力做好。

因此,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做自己,敢于去探索和試錯,但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也總能及時出現。

指南針可以引導孩子獨立和主動面對問題,當孩子解決之后就會有勝任感、成就感,由此產生內驅力。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