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孩子不敢面對挑戰?成長型思維——讓孩子從平凡到優秀的思維模式

安妮 2023/02/02

昨天玲玲媽向我嘮叨:

「我們家玲玲啊,在做題的時候總是一遇到難題就打退堂鼓,從來沒有自己去思考過應該怎麼樣去解題;在別的方面也總是不敢面對挑戰,我們也試過好多的方法,但孩子就是沒有什麼改變,我這個做媽的都發愁了……」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會出現不敢面對困難,不敢迎接挑戰的現象,其實這是孩子缺乏「成長型思維」的表現。那麼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什麼是「成長型思維」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認為人有兩種思維: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固定性思維的人在面對困難時往往會擔心失敗,害怕失敗而不敢面對困難,常常害怕自己表現不好而會選擇直接放棄去嘗試和努力;而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在做事不易放棄,有著樂觀的精神和態度,即使遇到困難和挫折也不會輕言放棄。

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杜維克教授測量了400多名12到13歲剛上國中的孩子的思維模式,然后追蹤了他們在隨后幾年的學業成績。她發現那些認為自身智力不可控制的孩子們,也就是具有固定型思維的孩子們,他們的成績沒有顯著提升。而那些認為自身智力是可以改變的孩子們,也就是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們,他們的成績則穩步提升。

「成長型思維」的核心,就是如何去看待失敗,在看待成功的道路上,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認為成功的原因并非是「聰明」,而是自身的努力和堅毅。

那麼「成長型思維」對于孩子的重要性體現在哪里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二、為什麼「成長型思維」對孩子這麼重要

1. 讓孩子勇于、樂于接受挑戰

人生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只是暫時的,擁有一直奔跑的能力才是終身的。

成長型思維模式不但讓孩子有勇于面對困難和挑戰的積極態度,還能通過激發孩子自身更活躍的大腦活動,提高孩子的智商。成長型思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孩子形成更強大的挫折承受心理和積極的態度,在個人的成長道路上也能夠擁有更大的進步。有接受挑戰的勇氣就會有堅韌不屈的毅力,因為在接受挑戰的同時必然會有風險,成長型思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從這些風險中汲取一定的人生營養和經驗,讓自己在以后的道路中變得更強大。

2. 讓孩子更有韌性

志存高遠的思維模式會驅使孩子愿意承擔更多的風險,讓孩子更有勇氣面對風險,在過程中和努力中表現出更多的韌性,也能更積極樂觀地面對一切。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在處于人生困境的時候會比常人擁有更大的承受能力,在困境中往往能夠比固定型思維的孩子更堅強,他們會在失敗中尋找原因,不會懼怕困難和挑戰,從失敗中得出更優的方法來對待下一次的困難,得到更多的成長。

3. 讓孩子樂觀面對人生困境

成長型思維能夠給予孩子樂觀面對困境和挫折的勇氣,能夠讓孩子在挫折中感受到應對挫折的樂趣,更容易尋求方法來解決問題。成長型思維決定了孩子在面對困境和挫折時的積極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孩子的大腦活動,提高孩子的腦力思維,幫助孩子進行積極思維的轉化。

4. 能夠充分挖掘孩子的潛能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有些孩子總是沒有面對挫折的勇氣,害怕失敗,從而放棄去嘗試和努力的機會和時間。但是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會在一定程度上相信他們自己的能力是可以被提升的,成長型思維會給予他們一定的自信和力量去積極的面對人生中的苦難,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正確認識到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合理性所在,了解不合理思維的陰暗面所在,從而在個人的成長和道路中有意識的避開這些不合理的思維陰暗面,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成長,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

科學家通過大量的科學實驗,包括大腦與認知科學的研究,發現不斷地學習的確可以使人的智力提升,變得更加聰明。這是因為人腦內的神經回路并非固定不變的,而是會跟隨個人經歷,以多種方式不斷發生變化,這些變化稱為「神經可塑性」。「神經可塑性」是人體一種潛在的適應能力,是終生具備的特性。正是因為人體的神經擁有一定的可塑性,所以,對于孩子「成長型思維」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父母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讓孩子從平凡到優秀

1. 相信和鼓勵原則,讓孩子敢于突破自己的舒適區

自信是人生前進的動力,是孩子不斷進步的力量源泉。在生活中,父母要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需要相信和鼓勵孩子,給孩子一種被信任的力量,讓孩子在被信任的同時也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在面對問題和困難的時候,能夠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擁有固定型思維的孩子在害怕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往往會表現出膽怯、不敢嘗試和付出努力的表現,他們對于改變現狀無能為力的時候,會更傾向于待在自己的舒適區中,只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規避挑戰和付出努力。

這個時候,父母就需要給予孩子一定的信任和鼓勵,讓孩子在相信自己的基礎上做出改變,相信萬事皆有可能,在對自己樹立信心的基礎上去探索新事物,迎接新事物和新挑戰的到來,對自己多一些信心,突破自己的舒適區,走向新的挑戰和新的學習,在每一次的困難和挫折中積累經驗,迎接和擁抱下一次的變化。

2. 引導和幫助孩子用積極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困難的態度

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父母對孩子進行一些適當的引導和幫助,讓孩子保持積極的心態來面對挫折和困難。

當孩子在遇到困難的習題作業想要放棄時,父母需要多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告訴孩子困難的存在是正常的現象,有困難和挫折的人生才更多姿多彩,人只有在挫折和困難中才更能得到成長和提高。

比如,當孩子在做手工課或者創意課作業發出「我不擅長做這個,我怕我做不好它」的消極言論的時候,父母可以這樣鼓勵和引導孩子:「不要懼怕,孩子,你要知道你在做這一件事的時候你自己是逐步在提高的。所以,沒關系,大膽的去嘗試吧!」父母在給予孩子這些積極的處事態度的時候,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孩子面對困難的積極感,讓孩子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敢于嘗試和付出努力。

3. 表揚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

適當的表揚能夠給予孩子前進的動力。用適當的方式和具體明確的特點來表揚孩子,比如表揚孩子在過程中的努力、堅持、積極態度和勇氣而不是結果,讓孩子在被表揚的過程中樹立更多的自信,從而擁有變得更好的心態和勇氣。在表揚中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讓孩子擁有變得更好的力量。

(1)表揚孩子的努力

當孩子經過特別長的時間畫出一幅圖畫時,父母在這個時候需要表揚孩子的努力:「寶寶畫畫很努力哦,媽媽都看到了,寶寶真棒!」在為孩子付出的努力而做出表揚的同時讓孩子增加對自己的自信,感受到付出努力獲得的成就感,從而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有更多的勇氣和自信來迎接困難。

(2)表揚孩子的堅持

堅持就是勝利。當孩子在遇到一道對自己有難度的習題而一次次尋求解決方法的時候;當孩子在為了記住一個英語單詞而一次次嘗試各種方法進行背誦時;當孩子完成一件對自己來說具有挑戰性的事情的時候,父母這時候需要表揚的是孩子的堅持,肯定孩子的堅持和付出,給予孩子的耐心和堅持以認可和肯定的態度, 讓孩子了解「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波瀾壯闊,從而更有力量面對困難。

(3)表揚孩子的態度

當孩子在面對父母和老師布置的任務展現出積極樂觀的態度時,父母需要給孩子積極的態度以肯定,讓孩子感受被認可的快樂和力量,從而擁有從容面對挫折和困難的心態和精神。

(4)表揚孩子的勇氣

在孩子能夠獨立完成一件有難度和挑戰的事情的時候,父母需要表揚孩子的勇氣,幫助孩子提高自信的指數,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擁有對自己的更多的自信心,在獨立面對困難和挫折中成長。

4. 幫助孩子正確看待犯錯,從失敗中得到成長

愛迪生曾經講過「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樣對我有價值」。犯錯是成功要經歷的一個必然階段,當孩子犯錯時,父母需要幫助孩子正確看待犯錯,然后了解犯錯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不要懼怕,重要的是從錯誤和失敗中得到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犯錯和失敗必不可少,允許孩子有犯錯的時候,讓孩子意識和了解錯誤和失敗是一個提升自己的成長機會,鼓勵孩子多嘗試,走出舒適區,打破思維局限,勇敢的迎接人生的挑戰和變化。

當孩子對自己的失敗和錯誤感覺沮喪和懷疑的時候,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尋找內在的原因,給予孩子一定的鼓勵和支持,讓孩子學會給予自己自信心的建立,在犯錯和失敗的時候能夠靜下心來去尋找內在的真正原因, 通過孩子對失敗和成功的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增加孩子的自我成就感,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讓孩子在犯錯和失敗中得到成長,擁有面對一切的勇氣,從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變得更優秀。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