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閨女在社區的遊樂區玩,有個小女孩帶了一個非常漂亮的玩具汽車,其他小朋友都湊過去想一起玩。突然有個4歲多的男孩子,沖上去就把玩具汽車搶了多來,小女孩想奪回來,小男孩就動手打了小女孩,小女孩哇哇大哭了起來。這時兩個家長過來了,家長瞭解完情況後,發生了爭吵,大概就是男孩媽媽覺得小女孩不懂分享太小氣,而小女孩媽媽則是氣不過,搶了玩具大人還有理了,最後雙方罵罵咧咧的不歡而散了。
其實這些都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些小事,但是卻反映出了孩子的「家庭素養」,也就是孩子自身的教養,很明顯,其實男孩子的行為是「沒教養」的表現,而家長也沒有做出正面管教的行為。
張瑞敏曾說,智力比知識重要,素質比智力重要。這句話足以說明素質的重要性,畢竟,有素質的孩子走到哪裡都自帶光環,讓人如沐春風,不自覺的想點贊。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卻表現出「沒教養」的行為,具體是怎麼樣的呢?
沒教養的孩子到哪都招人煩,有這些表現,再不立規矩就晚了!
1、對別人下命令、指手畫腳
現在的孩子,都是金貴著養,尤其是那些爺爺奶奶帶的孩子,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也養成了孩子「唯我獨尊」的性格。在家裡,自己想要什麼、想要幹嘛,只需要動動嘴皮子就行。包括大人在做事情的時候,都要過去指手畫腳,非得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很多家長會覺得,只是孩子小罷了。
到了幼稚園,也會習慣性的指揮其他小朋友,指揮老師。只是,每個小朋友都是金貴著長大的,誰又會買這樣的帳,包括老師。在老師、其他家長,甚至同學眼中,這樣的孩子,是極為沒有教養的。
2、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沒規矩,不把自己當外人
球球有一次生病,帶他去鎮上的老中醫那裡貼膏藥。在調膏藥的房間內,有個3歲的孩子正在翻箱倒櫃,家長抱歉的對醫生說,孩子還小,不好意思啊!只是,嘴裡說著不好意思,行動上絲毫沒有制止孩子翻。最後,將一個櫥櫃裡的三罐中藥打翻,才結束了這場「探索」。醫生一開始還笑笑,到最後,臉色也不咋滴好看了。
孩子在家翻箱倒櫃習慣了,家長覺得孩子小,暫時不用改,這沒問題。但是已經有3歲的年紀,在別人的地盤依舊不把自己當外人,這就是教養問題。
3、隨意打斷別人說話
有些孩子日常生活中比較自我,不管別人在溝通什麼重要的事情或者談話,自己想要表達的時候就必須打斷別人,讓別人聽自己講話,這是非常不禮貌的。
4.撒潑打滾不聽勸
孩子如果有這種表現,基本也是被父母給慣出來的。一般來說,當孩子的要求不能被滿足時,他就會採取一些手段來讓你滿足他,如果你因此一次又一次地滿足他,他的這種手段就會進行性增強,甚至到一種你無法控制的地步。所以父母從一開始就要原則性地教育孩子,不要慣著孩子。
5.隨便動人家的東西
有的孩子不明白隱私的意思,又或者真的就是缺乏素質。到別人家做客,愛隨便動主人家的東西,未經允許便拿起來把弄。更有甚者,還會哭鬧著要求拿走。
孩子有以上幾種行為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能再以孩子小為藉口,而放任孩子。因為能夠容忍孩子的,或許只有家長,到了社會上,別人只會覺得孩子沒教養。家長不教孩子,社會會狠狠地教育孩子一把。
Wendy媽有話說:
如何培養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1、禮儀行為規范從小抓起
當孩子小的時候,最能接受父母教育的時候,就要把禮儀規范滲透到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及時領悟學會。當孩子大了以後,再來糾正就顯得為時已晚。
2、把教養問題作為孩子的首要品格
教養問題作為道德質量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應該是一個原則性問題。再微小的教養問題,父母也應該重視,把一些錯誤行為扼殺在搖籃裡。
3、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當孩子出現了錯誤行為時,父母一定要要求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買單,不接受他們的藉口和推脫。讓他們知道,教養問題沒有商量的餘地。
4、父母做好榜樣作用
做一個不「熊」有教養的父母,用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好榜樣。一般來說,有教養的父母大多都不會養出熊孩子。或者當孩子一熊,有教養的父母就會及時糾正,不會任由其發展。
總地說來,孩子熊不熊還是和父母息息相關的。一個缺乏教養的孩子無論是在學校還是生活中,都會引人側目,不受歡迎。而擁有好教養是一個人未來走向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