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帶孩子去試聽了一節「全腦開發」的培訓課,又是能提升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又是一個個成功案例,讓朋友心動不已。在準備報名之前,她突然想起來打電話問問我的意見,終于避免了上當受騙,沒有交錢。
右腦開發的理論源于獲得諾貝爾獎的「腦裂實驗」,生理心理學家斯佩里在對一系列癲癇病人的大腦研究中發現:左腦對數字文字的識別、認知、記憶要比右腦好一些,而右腦在圖像圖形處理上,則要優于左腦一些。
這個結論首先在日本被刻板化,變成了「左腦負責抽象思維,右腦負責形象思維」,再經過商人們的「有意誤讀」,形成了一系列「右腦開發」培訓課。
「右腦開發」的課程風行一時,不少學者提出質疑,連斯佩里本人也不得不出面辟謠:大腦的功能是左右腦合作的結果,不能片面的將左右腦單獨分開來看。
從此之后,「右腦開發」的種種培訓課,搖身一變成了「全腦開發」……而與此類似的,市場上許多記憶力、注意力訓練,雖然說得天花亂墜,還貴得離譜,但真正有效果的不多。
因為大部分的訓練,只能提升孩子對「訓練任務」本身的熟練程度,比如一些記憶訓練,孩子通過方法、技術記憶「指定內容」的時候,確實能看到進步。但是讓他們記憶其他內容時,就看不出任何優勢了。
到目前為止,由科學驗證、有數據支撐的,能夠讓孩子變「聰明」的方式并不多。
咱們要介紹的三種方法,要麼存在腦科學依據,要麼有對比實驗數據支撐,是學界普遍認可的「聰明法」。
不但如此,這些方法大多數在家里就可以完成,大可不必到所謂培訓機構去花冤枉錢。
冥想增加類神經元
斯坦福的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在其暢銷書《自控力》中寫道:經過僅僅3個小時的冥想練習,就能夠大幅提高注意力和自控力,11個小時后,研究人員已經能觀察到大腦的變化,在大腦中負責注意力、排除干擾、控制沖動的區域之間增加了許多類神經元,相應的大腦區域里的灰質也隨之增多。
哈佛大學神經科學家Sara Lazar在實驗中選擇了一批非冥想者進行對比實驗,一半人定期進行冥想練習,另一半則沒有。八周后,兩組被試顯示出了大腦結構上的差異,表現在參加實驗前和結束后記錄的功能磁共振(fMRI)腦圖中。
一系列的大腦研究證實,冥想練習不但可以提升人們的注意力水平、還可以增加海馬體容量,提升記憶力,提高共情能力、增加愉悅感等等。可以說,腦科學的研究基本驗證了一個結論:堅持冥想練習,可以讓人變得更聰明。
如何進行冥想練習呢?
最簡單的方法,是每天跟孩子一起做個5-10分鐘的冥想練習,不但對孩子有益,對我們自己的情緒管理也相當有幫助。
首先,您需要在網上找一段「阿爾法腦波音樂」,這種音樂舒緩美好,能夠幫助孩子靜下來。接著您可以用緩慢、溫柔的語言,引導孩子呼吸和冥想。
參考冥想詞:
閉上眼睛,跟我一起深呼吸:吸-呼-吸-呼-吸-呼
現在想象你是一棵大樹,想想大樹是什麼樣子的?它深深地扎根在土地里,有挺拔的樹干,舒展的枝葉……
想象你就是一棵大樹,你的雙腳扎實地踩在地面上,一動不動……你的整個背部像大樹的樹干,挺直、一動不動……你的肩膀自然下垂,像樹枝一樣舒展自然,一動不動……你的頭頂向上伸展,像大樹一樣慢慢長高……
有小鳥飛過,也可能落在你的肩膀上,但是大樹的注意力不在小鳥上,它依舊一動不動,靜靜地長高……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剛剛開始做冥想的時候,要「坐的住」是很難的。但即使孩子忍不住動來動去,冥想依然是有意義的。對于大腦的訓練,就是在「做不到」、感覺「很糟糕」時完成的。
運動改變大腦結構
哈佛大學醫學院臨床副教授約翰·瑞迪在《運動改變大腦》中列舉了一系列實驗,證明運動對大腦的影響。
2006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表明,運動可以增加大腦中的生長因子,促進新神經元連接的形成。
與此同時,與不運動的人相比,經常參加運動的人大腦的前額皮質和內側顳葉皮層面積更大,這意味著他們有更好的注意力水平和記憶力水平。
運動多久、如何運動是有效的?
坦白說,目前還沒有得到共識的結論。
《自控力》中提到,在2010年的一項針對10個不同研究的分析發現,對于改善心情、緩解壓力的最有效的鍛煉方式是每次5分鐘,而不是每次幾小時。
而在《運動改變大腦》中,建議每周6天的有氧運動,其中有三次達到中等強度,兩次達到高強度。對于孩子而言,中等強度時,他的心率要達到每分鐘130次以上,高強度時心率需要達到每分鐘160次以上。
有一點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些運動必須是孩子愿意做的。逼著孩子運動,和孩子自己開心的運動,效果大不相同。所以,逼著長跑雖然也能夠鍛煉意志力,但遠不如讓孩子打一場籃球、跟朋友一起跳長繩、瘋跑的效果更好。
成長型思維提高學習成績
2019年8月,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的網站上,刊登了關于「成長型思維」切實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的論文。
通過對65所學校,12490名學生的大樣本數據得出結論,成長型思維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
特別是針對成績較差的一部分學生,在進行了成長型思維訓練后,他們的學習成績得到了大幅提升,明顯高于大樣本的平均水平。
而在大腦熱成像圖中,我們看到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學生,在面對難題時,大腦更加活躍。
關于成長型思維的訓練方法和注意事項在專欄文章中講過很多次,這里不再多說,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這三種方法,都是經過科學方法實驗、數據驗證證實對孩子的大腦、心理產生積極作用的「聰明法」。而且這些方法完全可以在家里自己訓練。特別是「成長型思維」的培養,更是需要在日常生活的潛移默化中,給孩子植入積極的價值觀。
更棒的是,當我們為了幫孩子養成運動、冥想的習慣,培養他們的成長型思維的同時,我們自己的大腦也得到了鍛煉,也能變得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