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別把孩子養成「老實人」,告訴孩子這7句話,讓孩子勇敢又自信

安妮 2023/02/09

易中天教授曾經對孩子的成長問題發出了這樣的評價:但凡小時候非常老實的孩子,長大之后一般都沒什麼出息。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通常是要告訴孩子要善良要懂事,但是我們也要明白「善良」和「老實」區別 ,如果一味的善良就會成為傷害自己的利器,甚至成為「軟弱無能的老實」,從而成為「縱容惡人」的發源地。

社會在不斷變化,孩子也在一步步走向社會,父母周全其一生,但一定要教給孩子保護自己的能力。

而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也曾經 用7句話來表示自己對孩子的期許,這七句話分別是:

1、不管和誰說話聲音一定要洪亮,別逃避和人對視

2、學會拒絕不想做的事情,即使是你的老師

3、也不要太在意同學之間的感受

4、別人想要你的東西的時候,如果你不愿意不要不敢拒絕,問他一個問題,你拿什麼跟我交換?

5、如果你的同學 罵 你要懂得 罵 回去

6、不要太在意老師對你的看法

7、當你感受到委屈的時候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爸媽,爸爸媽媽是你堅強的后盾

因為從孩子的「老實」可以看到整個世界。觀察現在的社會,但凡有所成就的人一定算不上是什麼「老實人」,簡單的說,「政治家」非常擅長運籌帷幄,而「商人」非常精于「算計」,「科學家」善于「分析」,「律師」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去「辯駁」。

所以在社會中,個人和社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個人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而社會指的是人與社會之間的博弈。

一般來說,孩子非常老實,大多數都是因為他的「個性化」「社會性」不足。

而當今的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是千變萬化的,需求也是多樣化的,老實人在性格上和行為上都沒有特別大的不同的出息,也就意味著老實人的人生不會有多麼大的變動。

因為老實人往往看不清人心的險惡,是非常容易被利用的,并且不懂得猜人心,當遇到什麼危險的時候,總是將所有的委屈埋藏在心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些孩子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心理凹陷」,并且大多數的孩子的家庭都是比較嚴格和高壓的,在專制型的家庭中,因為父母的管教比較嚴格,所以這些孩子的性格會比較內斂 ,不管是在工作方面還是在待人接物方面都不敢做出出格的事情,將自己的「思想」「性格」「行為」都遏止在非常小的范圍之內。

這種「循規蹈矩」的生活方式,就會成為他們性格總的一部分,長此以往,他們的創造性發展就會收到毀 滅 性的打擊,自主性的意識也會逐漸消亡,也就會成為我們口中的「老實人」。

對于孩子來說,這種性格和思想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從小父母就是以一種錯誤的方式在教導他對待他,并且最終可能會導致「預言自動實現效應」,這個「效應」指的是本身孩子是有往好處改變的行為和思想的,但是由于父母對孩子的錯誤引導和錯誤觀念,最終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局面,從而驗證了他們之間的想法。

這一類孩子除了本身不夠機敏之外,更多的是因為他們天生的性格就是如此,他們的「心理活動」一直是處于閉塞的狀態,較少的表現出來。

這種壓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就會讓這些孩子失去「爭執」的本能,失去為自己爭取的能力。

所以對于父母而言,我們首先不能將本身比較有自己性格孩子壓抑成不敢爭取的老實性格。其次也不能將孩子所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歸根于孩子不夠努力,更不能因為孩子有這樣的反應,就責備和批評孩子。

因為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原生家庭所造成的,要懂得反思自己家庭的氛圍,并且給孩子提供一定的社會環境和思維環境,幫助他們建立其良好的社會關系,適應社會,懂得搭建起自己的同伴關系。

通過后天的學習,也是可以幫助孩子提高他們的情商,增強他們思維體驗的能力的。

被社會定義為「老實人」的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家長要懂得培養孩子的社會化能力和辯證化心理。

因為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下,孩子還是要適應社會,讓自己更加機敏,擺脫「老實人」的枷鎖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