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性格影響孩子的命運」;「媽媽性格決定孩子的命運」,以前我是不信這樣的「謬論」的。直到我30歲,在自己教育孩子、處理家庭關系時,才發現這句話「真實性有多高」。
一個溫柔、善良、情緒穩定的媽媽,養不出一個兇狠戾氣重的孩子;
一個(暴)躁、蠻橫不懂禮的媽媽,養不出一個性格乖巧、溫文儒雅的孩子;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孩子的人生影響中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接觸孩子時間最多的媽媽,從孩子出生,每時每刻都在挑戰你的脾氣、包容力和情緒管理能力。
記得小時候,茜茜媽的媽媽就是一個悲觀、(暴)躁、缺乏安全感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媽媽很少對我溫柔地說話、耐心地開導,犯了錯就是吼、罵、(打),再不就是整天在我面前怨天尤人,說自己命不好,沒嫁對人家。媽媽悲觀的態度、(暴)躁的性格,一直就像一根刺一樣,深深地扎在了心里。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沒覺得自己性格有什麼問題,直到成了媽媽,在教育茜茜時:脫口而出的吼罵、控制不住的(暴)躁、家庭經濟、關系遭受(打)擊后的怨天尤人,才知道我在不知不覺中,也成了媽媽的樣子,過上了和她一樣的生活。
「性格決定命運,媽媽的性格就是孩子的命!」如果你希望孩子將來有個「好命運」,那麼在他出生后,請別做這三種性格的媽媽。
第一種:脾氣(暴)躁的媽媽,養不出好情緒的孩子
「風在吼,娃在哭,老母親在耳邊不停地咆哮……」當媽媽一言不合就開吼,孩子的命運就開始為你情緒買單了。 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暴)躁易怒的媽媽,會給孩子的性格造成14種不同程度的問題:
不斷地道歉,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特別害怕自己做不好,讓別人失望; 性格敏感,容易想太多,有時候甚至會想到焦慮失眠; 覺得自己配不上好的,自我價值感低; 總覺得別人的行為有別樣的深意; 控制欲強,沒辦法改變自己這樣的性格; 凡事以他人優先,總是忽略自己; 沒辦法自己做出決定,怕麻煩; 會經常刻意性地隱藏自己的感受; 總是在取悅別人; 很容易玻璃心; 沒有安全感,害怕被拋棄; 不愿意主動親近人,更愿意一個人呆著; 過于善解人意。
這些問題,根據媽媽脾氣(暴)躁的程度或輕或重地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尤其在孩子成年后獨自走入社會后會更加明顯。隨時大發雷霆的媽媽,會讓孩子整天生活在戰戰兢兢中,情緒隨時都會崩塌。
媽媽本是孩子最依戀的人,如果你總是帶著情緒去教育、引導孩子,那麼孩子接受到的不是媽媽「100分的教育」,而是一場「生活(暴)擊」:讓孩子抬不起頭、修不好性、自然也沒辦法擁有好的命運。
如何避免情緒化教育孩子,分享三句話:
第一:批評教育孩子之前,保證自己是沒有情緒的;客觀分析孩子的問題后,再想法子教育,不要帶著情緒去教育;
第二:少在孩子面前怨天尤人,抱怨不能解決問題,反而還會讓孩子跟你一樣悲觀;
第三:提高認知、提升自我,做錯了記得及時給孩子道歉。
第二種:強勢、控制欲強的媽媽
強勢、控制欲強的領導、老師、父母,亦或是朋友同事,都會讓人不自覺地生出一種恐懼之感。不想親近、只想遠離。如果是外人還好,可以少接觸、不接觸;但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強勢、控制欲強,不僅會讓孩子害怕、想離開你,而且對他們地性格也會發生「畸形」變化:
一個強勢、控制欲強的媽媽,你們知道「破壞力」有多強嗎?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生活中強勢、愛控制的媽媽, 培養出來的兒子通常比較懦弱膽小、沒主見;培養出來的女兒脾氣大又霸道?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強勢的媽媽通常在家里的地位說一不二,爸爸為了不和媽媽起沖突可能選擇不跟媽媽爭奪「話語權」,或者為了扭轉媽媽的強勢而發生爭吵,導致家庭關系總是處在家庭的「邊緣地帶」。
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對和自己相同性別的家長有很強的認同感和學習行為:
男孩子心理發育稍晚,再加上天性調皮,可能總是達不到媽媽的要求,被責罰、自信心受創。再加之父親在家庭地位影響,就會變得內向沉默、缺乏安全感’沒主見。男 孩在這種環境中長大,在對抗媽媽的壓力中能量就已經慢慢耗盡了。 而女兒在反抗媽媽的同時,也在 偷偷地繼承她的性格特質。等以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同樣會把這種強勢帶到自己以后的小家庭中!
不管是兒子、女兒, 擁有一個強勢、控制欲強的媽媽,他們就失去了有主見的機會。不管是獨立性、自信、安全感都會從他們的生命中悄悄溜走
媽媽愛孩子,與生俱來,但愛的密不透風,愛就成了「傷害」!
孩子體會到的,除了痛苦,還是痛苦。真的愛孩子,愛孩子,應該多給予他們自由與尊重、選擇和說「不」的權力。適當地「松一松」,允許孩子有自己地想法,長大后他們才能有自己的主見。
第三種:焦慮的媽媽,養不出自信的孩子
媽媽教育孩子太焦慮會有哪些表現:
很容易被激怒,情緒一點就著; 莫名其妙地經常煩躁; 很容易被他人、網絡煽動情緒或想法,然后陷入無止境地好壞想象中; 常常睡不著覺,未來人生、孩子、家庭各種遐想; 總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媽媽,希望自己能完美一點; 分不清自己和子女的界限,總喜歡干涉孩子; 媽媽心中的焦慮,會讓媽媽放大孩子身上的問題,縮小孩子身上的優點。
焦慮的媽媽,可能給孩子帶來2大危害:
①(打)斷孩子地內在秩序,一旦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媽媽表現出的著急焦慮,會(打)擊孩子自信心、導致他們產生挫敗感、以后做事畏畏縮縮。
②媽媽的焦慮會映射到孩子身上,他們也會變得缺乏安全感、喜歡黏著媽媽,過分依賴,能力低下。
別讓焦慮,帶走了孩子的自信和勇氣
每個孩子都有缺點優點,看到孩子缺點的同時,要多夸一夸他們的優點;
不要讓自己做100分的媽媽,一個合格的媽媽60分就夠了。而這60分包括給孩子基本滿足感、基本的養育環境以及自由的成長空間;
孩子自己的事,只要不涉及到危險、不合法的,盡量讓他們自己決定,孩子越大,父母和孩子的界限就要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