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誰帶大的孩子更優秀?不是媽媽也不是阿婆,知道「答案」寶媽們別憤憤不平

安妮 2023/02/23

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下社會仿佛又回到了「母系社會」:嬰兒時期由媽媽或者阿婆,上幼兒園了幾乎都是女幼師,小學國中也都是女教師居多……

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成長,從咿呀學語、蹣跚學步到成人成才,身邊的教育者幾乎都是女性:媽媽、阿婆和姥姥,或者是保姆阿姨,成長完全陷入了一個「女人國」。

這麼說來,是不是由這些女性,尤其是由媽媽帶大的孩子會更優秀呢?結果有研究證明并不是,而答案也讓寶媽們憤憤不平。

爸爸帶大的孩子更優秀讓寶媽們憤憤不平

眾所周知,當下很多年輕父母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之一就是「 由誰來帶孩子」,這是一件難以抉擇的事情,因為帶娃意味著父母其中一方就要做出犧牲。

當然,如果家中有老人幫忙帶娃,年輕父母大都會把孩子交由老人照料;如果沒有,受「男主外女主內」傳統思想的影響,通常都是媽媽們犧牲自己的工作留在家里帶娃。

有研究發現,在家庭當中,阿婆帶娃占比23%,外婆帶娃占21%,媽媽帶娃占28%,保姆帶娃占30%,輪流帶娃占22%。

看到這個數據,大家是不是很疑惑:爸爸去哪了?

在一個家庭當中,父親是家庭經濟來源的主要支柱,為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穩定富足的成長環境,往往就缺席了孩子的成長。

父親的缺位已經成為當下社會大多數中國家庭面臨的問題,有的是被迫缺位,而有的確實常以工作忙、打拼賺錢為由,將陪伴、教育子女的重任更多地交由媽媽來承擔。

按道理說,這些由媽媽帶大的孩子肯定更優秀才對,結果卻不是。

美國耶魯大學進行了一項為期15年的調查,跟蹤研究孩子從0到10歲的各個年齡段的經歷,對比之后結果發現 爸爸帶大的孩子,往往更優秀

哈佛大學也進行過一項長達12年的調查研究,也發現了相似的結論。

既然爸爸帶大的孩子更優秀,那就應該讓爸爸多帶娃才對,而事實卻是,現實生活當中一提到帶娃,很多爸爸都會跳出來說:

「一個家庭畢竟需要經濟支撐,我為了家庭投身事業已經精疲力盡,哪里還有時間和精力去帶孩子?」

或者很多爸爸確實是有參與到帶娃大軍中了,結果卻是狀況百出,不是爸爸帶娃活著就好,就是沒有危險的時候爸爸就是最大的危險。所以,寶媽們很是憤憤不平,紛紛吐槽:

「拉倒吧!爸爸帶的一天到晚要麼電視,要麼手機!」

「我家娃把爸爸形容完了,鋤禾日當午,爸爸真辛苦。上午打麻將,下午斗地主。」

「爸爸帶孩子玩游戲,看美女去了。」

……

既然爸爸帶娃這麼不靠譜,那麼「爸爸帶大的孩子更優秀」的結論是怎麼來的?

為啥爸爸帶大的孩子更優秀?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發現:平均每天與父親共處兩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和情商更高。

爸爸帶娃和媽媽帶娃,對孩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如果把媽媽的教育比喻成「滴水穿石」,那麼爸爸的教育就可以稱得上「點石成金」。

媽媽在帶娃過程中,往往表現出女性的溫柔,做事比較認真仔細,為孩子提供溫情、舒適感;而爸爸則是表現出男性的大膽、豪爽、獨立,給孩子提供力量、支持和依靠。

所以,爸爸帶大的孩子之所以更優秀,主要有四點原因:

首先,父親見多識廣。媽媽在家帶娃,一般被限制于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當中,而爸爸則由于工作環境的不同,會告訴孩子一些媽媽所不知道的東西。

媽媽往往會通過講故事、唱歌、玩玩具等教育方式給予孩子很多的關懷與呵護,而爸爸則是給孩子普及各種社會新聞、各國新聞、民情風俗、英雄人物等 情懷。

其次,父親大膽放手。爸爸會有意識、有明確目標和方向地去解放孩子的思維,大膽地放手讓孩子獨自去探索,比如讓孩子攀巖、蹦極等帶有刺激性的冒險運動。

反觀媽媽會因為柔弱、膽小,而不允許孩子接觸到任何危險,從不讓孩子去參與這些活動,從而剝奪了孩子天生好奇的天性,也就缺少了勇敢的品質。

第三,父親邏輯思維強。爸爸的邏輯思維強,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會變著花樣玩游戲,既能滿足孩子的不同愛好和需要,也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此外,有了父親的陪伴和指導,孩子的積極性和安全性會更高一些,在玩樂的過程中,孩子的身心也能夠得到一定的鍛煉。

第四,父親社交能力強。父親在做事上有著一定的堅持忍耐,能給孩子起到一個榜樣作用,經常和父親在一起,會接觸到更多的人群,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在人際交往中也會形成自己的規則和原則。

總的來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總是比較淡定「心大」,而媽媽則往往表現得更容易焦慮,所以爸爸帶大的孩子往往會更優秀,更懂得尊重和等待。

一個完整的家庭,想要養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不僅需要母親細膩溫柔的情感,更需要父親剛強的意志和陪伴!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