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虎媽
曾經,我是一個虎媽,超級虎媽。
我有多虎呢?
對孩子是全方位控制,從飲食起居到學習生活,只要不聽我的,我就會責罵甚至動手。
我禁止她吃垃圾食品、因為她玩手機,我摔壞過N個手機;
因為女兒偷吃辣條罵過她很多次,甚至當著同學的面……
最虎的一次,我在發脾氣的時候,沖著女兒 揮 舞 菜 刀,把孩子嚇壞了……
即便我如此嚴格管教孩子,但她就像只「小老虎」一樣,倔強地反抗我這只「大老虎」,誓死捍衛自由的權利,自始至終都想擺脫我對她的控制,我就只能更高壓。
我們母女倆的關系降到冰點,除了日常的簡單對話,她不愿意和我溝通,更不會和我交流感受。
很久之后,我才得知,那段時間,女兒長期做一個噩夢:
在夢里,面目猙獰的媽媽氣哼哼地捏面團,一次次重重地把面團扔到面板上……女兒覺得自己就是那個面團,被媽媽揉來捏去。
雖然我精心安排孩子的一日三餐,講究營養葷素搭配,女兒還是一天天瘦了下去,每年體檢都顯示營養不良。
我著急,逼著孩子好好吃飯。
那時的我不知道,并不是伙食的問題, 而是情緒的問題。
無助無力的我,
卻會用全身力氣(打)孩子
其實,一開始我并不是虎媽。
女兒六歲之前,我是溫柔耐心的貓媽。
那時候在老家,我媽幫忙(打)理家務,我除了工作,就是用心陪伴孩子,我倆是一對相親相愛的「貓母女」,日子過得平靜溫馨。
2008年,我隨老公來到北京,他工作很忙,我前幾年沒有上班,就在家照顧孩子、做飯、洗衣、(打)掃衛生。
當時的我,沒有事業,沒有親朋好友,沒有興趣愛好,沒有自我,自卑而孤獨,于是就把女兒抓在手里,她就是我的事業、我的一切,我不能對她失去控制。
那些年,我的心情不好,而且我是壓抑型人格,生氣了就不說話。可是壓抑的情緒不會消失,早晚都會爆發,其中受傷最深的就是我女兒。
發火之后,我就開始自己「扎 刀」,后悔自責……下一次還是控制不住自己。
溫柔相待的「貓母女」,逐漸變成劍拔弩張的「虎母女」。
2016年6月,父親突然離世,對我(打)擊巨大。
我陷入深深的自責與悲傷,將近大半年的時間我就像行尸走肉一般,內在的無助和無力將我淹沒。
雖然我內心無力,但卻用全身的力氣來(打)孩子。
父親去世后的那半年,最受罪的就是我女兒。
我經常控制不住情緒(打)罵孩子,之后又會反復自責,痛苦得不行,生活徹底失控。
我曾想過一 死 了之,但實在舍不得女兒,只有咬牙硬撐每一天。
在我的高壓下,女兒開始自棄
由于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被控制,女兒沒有自我、不自信、膽小,連說話聲音都很小。
因為在家經常被媽媽批評責備,她就很想去外界尋求認可。
小升初的時候,她作為藝術特長生考上 一所重點中學,她覺得自己成績中等,就想通過競選班長的方式來獲得認可。
她是一個招人喜歡的孩子,樂于助人,總把同學的需求放在自己前面,愿意為班級和同學傾盡全力地付出,所以高票當選為班長。
當了班長后,她盡心盡力地為班級服務,為了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啥活都干,老師的一句表揚,她會加倍努力。
由于過度付出,她整個人都很累,就顧此失彼了,學習成績開始下滑。
當時,女兒心理壓力巨大,一方面她想當好班長,另一方面她也著急自己的成績。
那時,她十分需要媽媽的支持與肯定。媽媽的一句肯定,抵得上別人的10句夸獎。
但是,我完全沒有看到孩子的困境,孩子成績落后我就火冒三丈,不由分說劈頭蓋臉地批評,孩子更是覺得孤立無援,自卑到谷底。
國二班長競選中,她看到一位學霸女孩上台競選,想到自己退步的學習成績,連走上台競選的勇氣都沒有。
她特別難過,否定自己,甚至想逃離這個傷心地。
後來,她決意參加了一個實驗性質的「1+3項目」,不用參加中考,轉到一個普通中學。
徹底迷失的女兒,徹底放手的母親
女兒這樣自棄,我的心痛極了!
以前,我都是幫別人解決問題,我知道很多道理,但此刻卻無法用道理幫助自己。
我需要更智慧的人來幫助我,于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加入了海藍幸福家的踐行生。
那段時間,我都快撐不住了,孩子這邊,我就放手了。
這又是我這個「東北虎媽」虎的地方,要麼高壓控制,要麼放任自流。
女兒像飛出籠子的小鳥,也完全放飛自我。
以前被管得太嚴苛了,一旦沒人管,她就成天玩,甚至半夜把手機藏到被窩里玩。
那一年,她的學習成績直線下滑,班級倒數。
由于她從小受我管控,從不操心,不需要做選擇,當媽媽放手之后,她就迷失了,不知何去何從。
又到了青春期,她交了一群開朗叛逆的朋友,和他們在一起她找到了歸屬感,這是她失去很久了的。
那一年,她嘗試了叛逆少年的帥酷,不僅化妝,還(打)扮得很「社會」,成了大家眼中的「壞學生」。
要在之前,我這只「虎媽」肯定炸毛了,估計會做出比「耍大刀」更激烈的行為。
但那時的我,已經開始學習成長了,我明白:控制孩子沒有用。
以前我使勁要求、使勁控制,孩子越活越緊,你跟她說一千道一萬,她自己沒有目標,沒有內驅力,即便你押著她去上補習班,她也不會認真聽講。
其實,「完全放飛」的時候,孩子也不舒服,沒有方向感,不知道該往哪兒走。
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那段時間,我在做什麼呢?
剛開始,我成天拉著教練問:「我該怎麼辦?我太痛苦了,有沒有方法讓我盡快好起來?」
教練和藹耐心地回答:「療愈需要時間,不要著急,堅持踐行,腳踏實地一步步地成長自我,你會看到自己的改變的。」
然后,就是完全沉浸式學習成長,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做好我自己。
每天堅持靜觀自我關懷、情緒壓力釋放操,上課督導,從同伴們的身上得到啟發和滋養,也給予他們關懷和支持。
把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作踐行的機會,用學到的方法管理情緒、自我關懷、梳理過去……
不管孩子如何,只看我自己當下有沒有處在寧靜和諧的狀態。
當我關注自己的時候,孩子就開始關注我了。
以前都是我追著關心她,她對我能躲則躲。
現在孩子注意到了我的變化。
她開始好奇了:媽媽怎麼變了?不罵她玩手機了,也不逼她吃早餐了,發脾氣次數也少了……
孩子納悶了,媽媽在干什麼?
她在迷茫時,看到了我的進步和變化,我幾乎不發脾氣了,也不再控制她,她的學習和生活我都不指手畫腳了,也不管她玩手機了,對她只有接納、信任與關懷。
改變體現在和孩子的相處中,我對孩子的信任,帶給她的安全感,即使她考得不好,貪玩叛逆,別人認為她是「壞學生」,我都是愛她的,都和她站在一起。
我的成長也給孩子樹立了榜樣,她也會思考:媽媽為什麼要學習踐行?媽媽的目標是什麼?怎麼實現的?
學習為了療愈我自己,而我的改變也潛移默化療愈了孩子。
當我放手的時候,孩子卻開始覺醒
放飛一年后,孩子進入了高一,才發現自己聽不懂數理化。
這時候,她開始自我覺醒,開始考慮自己的未來。
她從小學習跳舞,喜歡表演,想走藝考這條路。
但是,老公對藝考有偏見,她就向我求助,我堅定地支持她,盡力說服老公,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勵她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目標。
回憶那段時間,女兒說:
「媽媽全心全意無條件的支持我,不但說服了爸爸,還引導我用目標、資源、卡點的方式來分析現狀。
我想學習聲樂形體表演,媽媽就給我報班,一句怨言都沒有,一直陪著我。準備藝考的兩年半時間,媽媽是我最堅強的后盾,她沒有給我壓力,沒有說‘你要考上什麼什麼大學’,‘你不考上大學就沒希望了’。
她只注重我的努力,成長了什麼,收獲了什麼,她相信在這個過程中,我的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會有助于我的人生。」
這就是我能為她做的,沒有強迫,沒有壓力,只有支持和理解。
後來,女兒藝考復試落榜,但這段經歷卻收獲很多:她的時間管理能力得到提高,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得到加強,練了膽量,增加了自信。
為了這個目標,她為之努力了兩年半,自己聯系老師,安排課程,排練試鏡……
這些我都沒有參與,我只是在她需要的時候,支持她,關懷她,用愛與抱持,給她托底。
藝考失利后,女兒決定回來參加大學聯考。
當時,距離大學聯考只有三個多月。
但女兒并沒有焦慮,對她來說,大學聯考只是藝考之后的又一個目標罷了。
深思熟慮之后,她在本子上寫:大學聯考目標多少分。并且細化到語文多少分、數學多少分……
每次摸底考試,她都把成績寫在本上,對比哪里有差距,如何填補,她主動要求報課,自己安排學習時間。
她有很強的目標感,心無雜念,不去擔心時間只有三個多月了,而是把關注點都放在每一天的學習上——
制定每日學習計劃,比如歷史看多少頁,完成了也不多看,否則太累也記不住,也給自己玩手機的時間,緩解壓力,調節情緒。
走上考場的時候,她知道自己按計劃完成了復習,也知道無論結果如何,媽媽都會接納她支持她,所以心態很輕松。
成績出來之后,超過她設定的目標,被澳門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專業錄取。
我究竟做對了什麼
女兒的逆襲,是從我的放手開始。
她也迷茫過,但最終確定了方向。有了向目標努力的信念,她就會千方百計想辦法實現目標。
想要培養獨立自律的孩子,家長要學會放手,要相信孩子,否則孩子缺乏嘗試和成長機會,缺乏自主選擇能力和自我負責能力。
任何時候都來得及,關鍵是孩子自己主動,而不是家長的壓力與控制。
在我的高壓控制時期,她曾經沖我喊:「你不相信我,你的眼神和每個細胞都不信任我,你就給我一次機會吧,讓我自己管自己!」
這是孩子的心聲啊!
當時的我無知無覺,并不理解,也沒有看到她內心的絕望。
很多伙伴擔心自己之前的「所做作為」,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創傷。
想想我這個發脾氣耍大刀的「東北虎媽」,還能有我嚴重?
創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改變,重復傷害。
創傷可以放下,可以療愈。
媽媽的成長會帶給孩子改變,當我放下情緒負擔,自由綻放的時候,孩子也自在成長。
在我學習成長后,對女兒從控制到放手到平等,這也是她創傷療愈的過程,那個「兇媽媽摔面團」的噩夢也沒有再做。
現在,女兒20歲了,偶然談起我的「黑歷史」。
她說:「那時候覺得媽媽不愛我,對我要求那麼嚴苛,一點小小請求,吃辣條、玩手機都不滿足我。當媽媽發火拿刀過來的時候,我很絕望,媽媽是我最親的人,都不相信我,我沒有可以相信的人了……
當你發生180度轉變時,以前那個兇媽媽就消失了,之前的傷害也一起消失了,留下的是非常優秀的,讓我非常相信的媽媽。」
在學習成長之后,我療愈自己,也療愈了女兒。
我們母女倆,從曾經的「東北虎媽」和「倔強小老虎」,到現在相親相愛相依賴的兩只溫柔「貓咪」,我們是最親的親人,最好的朋友。
讓我們一起學習成長,做孩子的光
回顧之前「東北虎媽」的黑歷史和學習踐行五年的收獲,我有一些心得分享:
1、家長太用力,孩子不努力。媽媽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家長少管控,多問「發生了什麼?」、「你希望媽媽爸爸做什麼?」
允許孩子做真實的自己,當我們不接納他的狀態時,孩子感受的是「媽媽不愛我」,他的狀態會更不好。
放下家長姿態,像朋友一樣去了解孩子,幫助孩子。
做成長型家長,調整認知,調整模式,就能看到孩子的優秀。
2、管理好情緒,就掌握了主動權,掌握了幸福
過往的教育中,我最痛的就是管理不好情緒。
每個孩子都是優秀的,只是我們的情緒烏云遮擋了孩子的優秀。
當我們焦慮/著急/憤怒時,先安撫自己,而不是解決當下的問題。
先閉嘴,不要與孩子沖突,即使解決不了問題,至少不要傷害彼此。只在平靜的狀態和孩子溝通交流,否則都是無效溝通。
這件事并不簡單,需要學習,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
3、堅持目標導向
孩子有了目標,就會主動為自己的目標負責。如果沒有目標,只是家長一味控制一味干預,也沒有效果。
如果孩子沒實現目標,也不代表他不好,和他一起找原因,卡點在哪里,協助孩子制定長期目標、短期目標,細化,列出踐行計劃。
4、給孩子想要的愛
如果你給的愛,不是孩子想要的,就是愛的錯位。
如果他想吃土豆絲,你非給他做紅燒肉,就沒有看見他的需求。當不知道怎麼做的時候,先什麼都別做;瞎做,可能會傷害孩子。
5、給孩子一個充滿愛與溫馨的家
學校壓力大,老師三令五申,如果家也是這樣的環境,孩子無處可逃。
要把家(打)造成一個讓愛人和孩子一出門就想回來的地方。
現在,我的女兒在澳門上學,有機會就想回家,因為家里最溫暖。
最后,我想說:成長的路急不得,一步一個腳印,沒有捷徑。每個沖突、每個卡點就是踐行的機會。
家長開始學習成長了,孩子就有希望了,希望就是一道光,會照亮孩子曾經被我們傷害的心,慢慢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