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上學,基本上都是要求統一著裝,每天穿校服上學。所以,前段時間網上有位寶爸去接女兒放學,因為孩子們服裝一樣,還都遮著臉,就鬧出就揪錯人家女兒小辮的笑話。
很多家長說,孩子們統一著裝雖然接的時候不好認,但是也有好處。那就是,老師和同學們不會從孩子的著裝判斷其家境,也就不會用有色眼鏡看人了。但是,據我一位在小學當老師的朋友說,即便孩子們都統一穿著校服,她只要稍微觀察一下,還是對學生的「家境」一清二楚。這是為什麼呢?說起原因,其實挺現實的。
「窮孩子」跟「富孩子」,有這幾點不同,藏也藏不住
1.性格特點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所以一般家境不好的孩子,常常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超出同齡孩子的 「成熟感」,為了幫助家裡減輕負擔,他們會過早的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自理能力強,很懂事。
也正是因為過早成熟,在碰到那些家境條件比較好的孩子,他們內心會本能地表現出自卑感,並在集體中通過各種方式 來竭力隱藏自己家境不好的事實, 性格敏感自卑居多。
2.孩子的整體氣質
家境好不好,其實從孩子的整體氣質也是可以看得出來。一般來說,家境好的孩子見多識廣,而且從小都是上各種早教班、益智班、才藝班,所以整體氣質就非常不一樣,而且相當自信。而家境不好的孩子,可能會顯得有些局促、膽小和自卑,所以整體氣質上就顯得沒那麼好。
用一句很俗套的話「孩子的氣質,都是父母拿錢砸出來的」,像有錢人家讓孩子學鋼琴、學馬術、學法語等等,孩子接觸的東西多,學到東西多,自然就由內而外散發出與眾不同的氣質。這一點,老師稍微一觀察,也就一清二楚了。
3.眼界和見識
「窮孩子」因生活條件有限,不能像「富孩子」一樣從小就去世界各地開闊眼界,在起步上會有點「吃虧」。
俗話說,眼界的高低,決定了人生格局的大小。在一個家庭中,家庭環境如何決定了孩子今後的成長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還是柴火垛上。
在「窮孩子」還在為成績發愁的時候, 「富孩子」已經明白資源、人脈對自己的重要性,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4.孩子的社交表現
我朋友說,他們班裡有幾個孩子,特別不愛說話,而且很自卑,不合群。她鼓勵別的同學跟他們玩,他們也是唯唯諾諾,不敢跟人交談。後來,通過仔細觀察,她發現這幾個孩子家境都是不太好的,所以總感覺別人會看不起自己,在社交上表現得很膽小、很被動。
而那些家境好的孩子,大多自信、樂觀、開朗,與人交往時往往表現得很主動。因為內心沒有自卑感,也沒有怯弱的想法,社交表現就落落大方。所以,老師們看到孩子的表現,也就一清二楚了,進而會對不善於社交的孩子加以鼓勵和引導,讓孩子變得開朗起來。
Wendy媽有話說:
總之,孩子家境好不好,不是一身校服就能遮擋住的,老師們只要稍微細心一點,也就一清二楚了。這也是老師用來「差別對待」孩子的關鍵,當然不是看不起家境不好的孩子,而是照顧到家境不好的孩子的心理。畢竟,為人師表,除了教學,還要關愛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學生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