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 孩子在家中一直處于中心的位置,無論家長做什麼事情都要先考慮孩子,所以三口之家雖然很讓人羨慕,但是和沒有孩子的家庭相比, 也有很多無以言表的難處。年齡越小的孩子,家長對其照顧就越多,也是一種常態。
不過,有女兒家庭和有兒子的家庭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我們都知道,女孩在小時候非常乖巧,什麼話都聽家長的,而男孩就不一樣了, 他們在孩童的年紀會表現得非常調皮,經常給父母惹事,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通常也會采用兩種教育方式。
人們常說, 兒子要「窮養」才能有出息,不然長大之后就會亂花錢,工作也不上心。那麼這種觀念是否正確呢,有沒有人證實過這些言論呢? 無論別人教育孩子是用什麼方法,小編在這告訴大家,窮養的方式有很多種,不僅體現在物質上。
教育兒子比養育女兒要費心很多, 因為男孩子的性格相對活潑一些,如果你的孩子是男孩,下面這五句話千萬不要說出口, 不然會影響孩子的發展。
一、父母把愛都給姐姐妹妹,以后家里的財產都你的
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類似的言論, 很多父母把疼愛都給了女兒,對待女兒的態度就像手中的寶貝一樣珍惜,但是對待兒子的態度就會嚴厲很多, 做錯一點事情都會受到嚴厲批評,這種做法對孩子來說一點兒也不公平。
有這樣一個新聞,李大媽有三個孩子, 前兩胎都是女兒,最后一胎是兒子,其中兩個女兒很聽話,經常幫家里干活,家里的衛生都是由兩個女兒負責,兒子就完全相反。他不僅被父母疼愛,而且還有兩個姐姐的照顧, 由于性格的原因,年紀輕輕就步入了社會。
張大媽的兒子現在二十多歲了, 工作一直不穩定,沒有經濟來源,也沒有合適的對象。最重要的是,兒子花錢從來沒有節制,沒錢了就找父母要。張大媽告訴兒子,別總是亂花錢,這些錢還得給你娶媳婦。但是兒子不管這些, 他總是以「家里錢都是我的」為理由反駁。
而且, 兒子還抱怨兩個姐姐因為上學花了家里不少錢,以后結婚都要還回來等。我們都知道很多地區都會把家產留給兒子, 女兒出嫁后就像潑出去的水,沒有了任何聯系,這種觀念對任何一個孩子來說都不公平。
實質上,這種觀念是孩子依賴父母的一種表現,導致他們思想滑坡,沒有上進心,無論做什麼都有人來處理, 所以就養成了有恃無恐的性格。
二、你是男生不能哭,會哭的只有女孩子
教育兒子遇事不要害怕和哭泣本來很正確的事情, 這有利于孩子養成有責任感的好性格,但是有些家長不允許孩子在任何事情上哭泣,比如正常的情緒表達, 受傷或者感情受挫等,孩子一哭,家長就嚴厲責罵。
其實,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 在孩童時期都應該有正常的情緒發泄,不然很容易造成孩子不懂得正確表達內心的感情,也不知道和別人共情,產生心靈上的溝通。 長時間處在這種情緒下的人,性格難免造成缺陷。
三、在外面打架一定要打贏,輸了我就打你
男孩在外面難免受人欺負, 這是成長路上的必然事件,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通常都是如此,跟別人打架就要打贏,不然回家還要挨打。 本來孩子在受傷之后就很需要他人的安慰,此時家長再次傷害孩子,那孩子就會養成懦弱的性格。
四、你要不聽我的話,我就把你丟了
這句話相信很多家長都說過, 其目的是安慰孩子地情緒,兒子在哭泣的時候只要聽到這些話馬上就不哭了,生怕父母不要自己。經常給孩子說這種話, 會給孩子的內心造成很嚴重的陰影,從而養成膽小怕事的性格。
五、要死,你就死遠點
家長教育孩子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這種言語已經不是在教育孩子了,而是一種咒罵,試想一下,你最在乎的人經常這樣罵你,你能有什麼想法呢, 家長要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不然以后后悔都來不及了。
每個家庭的孩子都需要得到父母的關愛, 無論是什麼性別的孩子,我們都應拿出百分的愛來守護他們。
雖然我們已經為人父母,但是我們對「教育」并不一定精通。我們往往根據自己的經驗、習慣來教導孩子,而我們的經驗并不一定正確,也不一定科學。
如果用錯誤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我們真的無法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