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孩子14歲前要告訴他這5件事,這是對他最好的教育

小魚 2022/09/16

近年來,在不斷提高教育質量的同時,也對家長們提出新的要求,那就是陪伴孩子們的成長,不僅要關注他們的成績,更要培養他們具備良好的人格,家庭教育的關鍵逐步由「分數」轉化為教育與習慣。孩子進入國中後,正處於心智成長的關鍵期,是個人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需要老師與家長的合理引導,7個小秘密,必須讓孩子們理解。

1.你學習,真不是為了我學

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列》中這樣說到: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

努力學習的意義,大概就在於當你滿心歡喜的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時,不會因為知識或者能力的欠缺而抱憾放棄。

2.你不會得到所有人的喜歡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並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喜好。你可能因為一個人成績不好而不願跟他做朋友,那別人也有可能因為你太高傲而不喜歡你。

但是,那又怎樣呢?不喜歡你的人,就算你偽裝成親和的樣子,他也會認為你虛偽,何必呢?

有些人,你越是努力和他結交,努力給他幫忙,他越是不把你放在眼裡。反之,如果你認真學習工作,在學習上,工作中做出了成績,又不狂妄自大,自然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不管你怎麼做,外界對你的評價都會是兩面性的,這就像一個裝了半杯水的杯子,你看到有一半是空的,也應該看到有一半是滿的。

不要試圖讓所有人都喜歡你。因為這不可能,也沒必要。

3.把謝謝掛在嘴邊

別人幫助你,對你好,那是別人的情分。別人不幫你,那是人家的本分。

你在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人,包括你的父母, 誰都沒有義務去幫助你。

所以一旦有人幫了你,一定要真誠的向人家表示感謝。當別人不幫你時,也沒什麼好抱怨的,繼續做好自己就好。

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才能活得更快樂。

4. 這輩子一定得上大學

即便你可能經常蹺課,經常在課堂上睡覺,還可能多次掛科,但實際上,你仍然比那些沒上過大學的人獲得了更多的知識。

你會認識一幫與你差不多優秀的、比你更優秀的或是不如你優秀的人, 他們讓你更加瞭解你自己,並且成為你日後發展事業的一個寶貴財富。

這輩子一定要上大學,通過大學這個平臺去開闊眼界和視野。

心胸開闊了,未來之路也就打開了。

5.凡事都要靠自己

父母會老,陪不了你一輩子;兄弟姐妹會有自己的家,幫不了你一輩子;就算是伴侶,也可能半路離開;孩子大了,自然會離開你,去組建自己的家庭......

所以, 唯有靠自己,才不會感到孤單和失落。

咱家的車比鄰居家的差,你不必為此感到羞愧,因為咱家的車也是父母自食其力買的,一點都不丟人;如果咱家的車比鄰居的好,你也沒有自豪的資本,因為這車跟你幾乎沒什麼關係,你不曾為它付出過什麼。

如果你處於劣勢,整天抱怨社會的不公平會消磨你的意志,讓你沉淪,遭受更多的不公;如果你處於優勢,整天的炫耀會蒙蔽你的雙眼,就怕有一天,你會墮落為你原先看不起的那類人。

Wendy媽有話說:

小學階段的教育就是人生的基礎,決定著孩子未來的發展,為什這麼說呢?

一、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

根據皮亞傑的理論,4-7歲,孩子是以直觀思維為主的,7、8歲以後,抽象思維才會慢慢取代直觀思維,然而這個階段的孩子的抽象思維還不完善,複雜一點的抽象思維,會讓他們感覺的很吃力,打擊自信心, 因此5-9歲是孩子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

在現實中,相信家長都經歷過,一個簡單的知識點,不管用語言描述的多麼詳盡,孩子依然不能理解,這就是孩子抽象思維不完善的表現;而對於很多上高中的孩子,學習幾何十分吃力,主要的原因也是小學階段,沒有形成空間思維。

為了説明孩子的抽象思維具象化,需要在日常教育中,把抽象的思維具象化,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增強孩子的自信,激發主動探索研究的興趣。比如進位加法,孩子難以理解「湊十法」,可以用圍棋做演示,9+3,可以從3個圍棋中,拿一個給9,湊成十,再加2。

二、習慣的養成

對於一個人來說,一個好的習慣,能受益終生,愛因斯坦曾說:「當你把學校給你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就是教育」,把學校教的知識都忘記後,還能剩下什麼?主要還是習慣,包括品德、行為、求知欲、人際交往、思考的方法等等。

曾有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說,對他獲得的成就幫助最大的就是幼稚園中學到的好習慣。但事實上, 孩子的好習慣的養成,關鍵是小學階段,包括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言談舉止、性格等等。

三、興趣的養成

對於孩子來說,多接觸大自然,多接觸外面的世界,發現自己的興趣,並為之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努力提高自己,這才是真正的興趣。現在很多家長的教育,是根據自己的判斷,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強迫孩子去學習,美其名曰:為了你好。

首先家長幫助孩子選的,未必是對的,因為將來如何,誰都說不好,就比如現在很熱的程式設計課程,你真的認為十年後,程式設計一定會火,一定能是孩子的一個特長嗎?

再次,如果孩子自己不喜歡,他能一直保持學習嗎?而且沒有主動探索學習的欲望,又怎麼能取得大的成就?

所以,家長要做的是, 帶孩子接觸更多的世界,幫助孩子發現他的興趣,並進行引導培養

四、人格的養成

常言道「三歲看老」,雖然有些誇張,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小學階段養成的性格,直接影響著孩子最終的性格。小學階段性格就懦弱的,未來再改變很難。所以家長請不要相信等到大學畢業後,再思考人生的說法。雖然現實的確會讓人發生改變,但被動的改變和主動的改變,效果不是一樣的, 孩子的人格養成,應該從小就開始。

總結: 小學的教育絕不僅僅是知識的教育,可以說小學教育的質量,決定著孩子未來能走多寬。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