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出生之后,家長每一天都能看到寶寶的變化,第一次翻身,第一次爬......但孩子有些小習慣卻是長大以后都不會變的, 比如孩子長大以后仍舊喜歡抱媽媽,粘著媽媽等等。
這些小習慣總是讓家長很是頭痛,因為家長 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堅強起來,不要總是一副長不大的樣子。
但家長有沒有想過如果對孩子的依賴冷處理的話,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呢?
這都上幼兒園了,咋還讓我抱?
彤彤有一個今年剛剛過完三歲生日的孩子叫蕾蕾,蕾蕾一過完三歲生日,彤彤就把蕾蕾送到了離家比較近的幼兒園就讀。
剛開始蕾蕾總是又哭又鬧,不愿意去幼兒園,好不容易被媽媽說動了去上幼兒園, 等到放學回來的時候,也總是哭著找媽媽要抱抱。
彤彤剛開始還會很心疼自己的孩子,主動把孩子抱起來,可是有一天蕾蕾和她的同學一起放學的時候,彤彤注意到蕾蕾的同學又跑又跳的 ,一點都不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這麼粘人。
隨后幾天彤彤又觀察了蕾蕾的其他同學,發現他們都是十分活潑可愛的, 并不像自己的女兒一樣這麼嬌氣。
彤彤雖然心疼自己的女兒,但是她也不想自己的女兒永遠長不大, 總是依賴媽媽。
所以當有一天蕾蕾再放學朝媽媽跑過來的時候, 彤彤第一次沒有抱起自己的女兒,蕾蕾看著媽媽冷漠的樣子,當時委屈的就哭了,問媽媽:「媽媽,你今天怎麼不抱抱我呀?」
彤彤對蕾蕾的質問并沒有心軟,因為她堅定地覺得現在不抱女兒是為了女兒好, 可以讓女兒養成一個堅強的性子。
所以彤彤也并沒有像以前一樣哄蕾蕾,而是選擇了冷處理的方式,冷漠地對蕾蕾說:「以后不要總抱我,你自己好好走路!」聽了彤彤的話以后, 蕾蕾雖然還在掉眼淚,卻只能低著頭,一步一步跟在彤彤的后面回了家。
隨后的幾天,蕾蕾果然沒有再像以前一樣,一下學就沖過來抱著彤彤,彤彤看著女兒長大的樣子也非常欣慰, 覺得自己冷處理的方法還是有效果的,可以讓女兒變得更加堅強了,可是時間長了彤彤就發現,蕾蕾不太像以前那樣一直粘著自己了,反而是對自己產生了距離。
彤彤甚至從老師那里了解到,蕾蕾最近不知道為什麼性格有些孤僻自閉,不愛說話, 總是自己一個人默默的在角落里蹲著。彤彤這才意識到自己做的不對。
孩子想要你抱抱,真的是長不大的表現?
1. 向你訴說心事
有些孩子有了心事的時候,往往 不好意思直接和媽媽說明,但他又想向媽媽尋求幫助,所以這個時候他會婉轉的以要媽媽抱抱的行為來暗示母親,希望媽媽可以讀懂這個動作的真正含義。
所以如果孩子反常地找媽媽抱抱,媽媽首先應該 多觀察孩子最近是不是有什麼事情導致孩子不開心了,而不要直接拒絕了孩子的「求救信號」。
2. 表達對你的愛
抱抱,一般是孩子最直接地表達對媽媽的愛的肢體語言。小孩子畢竟還小,語言能力往往還不足,所以 他會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出對媽媽的仰慕和喜愛。
這絕對不是孩子長不大的表現,反而是一個孩子對你最純粹的愛,所以家長千萬不要拒絕,一旦拒絕就相當于告訴孩子媽媽不愛他。
3. 缺少安全感
在小寶寶還沒有出生之前,就已經跟媽媽建立了非常緊密的聯系, 所以媽媽對于寶寶而言,代表著十足十的安全感。
這也就是新生兒在聽到媽媽的聲音或者是聞到媽媽身上的味道,就會感覺到很舒適的原因了。
當寶寶處于缺乏安全感的狀態,好比說受到了委屈或者是感覺到了害怕時, 第一反應就是躲到安全的地方去,所以此時的寶寶會尤其喜歡媽媽的抱抱和安撫。
面對孩子的抱抱,家長千萬不要用冷處理的方式傷害了孩子的心。家長應該首先觀察孩子 究竟是為什麼尋求媽媽的抱抱,是不是有什麼心事想要對媽媽說。家長也可以多和孩子探討交流,給予孩子安全感,讓孩子知道媽媽是愛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