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聯很難見到黑人?
因為當年黑人留學生在蘇聯禍害女性,到處瘋狂「獵艷」蘇聯女人,蘇聯男人直接氣翻了天,隨即雙方發生了劇烈的沖突,而黑人的處境可謂是十分尷尬!
那麼,蘇聯當初為什麼要資助非洲留學生?而這些黑人又為什麼如此膽大包天呢?
事實上,蘇聯黑人歷史由來已久,早在沙俄時期就有黑人被賣到東歐地區,他們在此定居,其中還有部分黑人憑借才能一飛沖天,成為了沙俄上層階級。
例如著名的彼得大帝就收養了一位黑人教子,後來這位黑人被賜名漢尼拔,不僅得以到法國留學,還成為了俄軍高級將領,貼身守衛彼得大帝。
即便在封建保守的沙俄時期,黑人都能活得有聲有色,更何況是近現代呢?
因此在十月革命勝利后,當蘇聯成立,更多黑人開始涌入這個國家。
到了二戰結束、冷戰開始,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開始尋求獨立,而蘇聯似乎也嗅到了轉機。
此時他們不再被動接受黑人入境,而是主動幫助非洲黑人獨立,接納黑人來蘇定居,希望借此取得非洲的支持,從而對抗歐美北約國家。
要知道,當時世界上的另一個超級大國美國,內部還在實施所謂的種族隔離制度,黑人地位低下、受盡歧視,可以說是一言難盡。
兩相對比下來不難看出,兩大強權蘇聯和美國對待黑人的態度天差地別,只要稍微有點眼界的人都知道怎麼選,于是越來越多的黑人開始覺醒,反對殘酷的種族隔離制度。
就這樣,全球黑人在蘇聯及其盟友的號召和資助下,紛紛發起了獨立和自由運動,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和保羅·羅伯遜。
而羅伯遜反對帝國主義,還于1953年9月23日,獲得了蘇聯親自頒發的斯大林國際獎,最后還因此上了美國的黑名單。
1960年,17個非洲國家獨立,西方國家的殖民體系徹底瓦解。
同時也正是在這段時期,蘇聯和非洲的關系達到了歷史頂點,1960年在赫魯曉夫的指示下,人民友誼大學在莫斯科建立,專門接收第三世界國家青年。
次年,蘇聯還成立了帕特里斯·盧蒙巴人民友誼大學,并擴大了黑人學生的招收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