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張文塬,今年28歲,甘肅平涼人。在我高中之前,一直都過著非常拮據的生活,雖然是獨生子,可媽媽常年患病,用藥物維持生命,全家人最擔心的就是媽媽挺不住,在某天突然離開人世。
然而在我讀高一那年,媽媽的身體突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病痛遠離,還開始下地干活,這也讓爸爸看到了希望,決定外出打工,為我賺讀大學的錢。
我從小就很懂事,學習成績又好,所以很多認識我爸媽的人,都夸贊說「生了一個優秀的兒子」,但爸爸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他擔心將來支付不起我的學費。不過爸爸也是幸運的,外出打工期間,遇到了曾經的戰友,一路幫扶,後來還成了小包工頭,一年能有十來萬的收入。
更是在我高中畢業后,借了40萬把我送到俄羅斯留學,只希望留學歸來,能夠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將來娶媳婦也要簡單一些。
作為貧窮家庭出來的孩子,自然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到了俄羅斯很努力地完成學業,還在畢業后帶回來了一個俄羅斯媳婦,成了方圓十里津津樂道的好小伙。
1994年,我出生在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的一個小村莊,我們村子屬于黃土高坡,溝壑蜿蜒,山脊干裂,夏天的時候,經常遇到干旱,冬天又異常的寒冷。
我就是在這樣的地方成長起來的。
在我8歲的時候,媽媽就患上了一種罕見的病,說是哮喘,其實又不是,總之很難說清楚,也去看了不少醫生,但都沒有什麼結果,頂多開點消炎藥維持身體平衡。那個時候年齡雖然不大,但很懂事,幫父母割豬草,喂牛羊,什麼粗活臟活都干,就是想給爸媽幫點忙,減輕負擔,讓他們開心一點。
爸爸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真是苦了你了。」
可這句話在我心坎里卻很不是滋味,因為感覺爸爸才是最辛苦,最痛苦的人,既要照顧我,還要照顧媽媽。
像我這樣家庭的孩子,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是用功學習,將來用知識改變命;要麼就是國中或者高中畢業后,學一門技術,以后謀生活。
而我選擇前者,因為苦是真的吃夠了,想坐辦公室。
所以我學習比村里的孩子都用功,從小學的時候村里和我同齡的孩子有13個,到了高中的時候,只有4個還在讀書,而我參加大學聯考后,也是唯一一個考上一本線的大學生。
但爸爸決定讓我出國留學,四處打聽后得知,去俄羅斯相對來說花費少一些,而我擔心的是拿不出那麼多的留學費用。爸媽讓我很擔心,分頭行動,四處借錢,最終湊足了四十萬讓我去留學。
那一刻,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除了感動,更多的是覺得父母的愛是如此的偉大。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