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小學三年級的小天,在一次回家時,和媽媽佳慧說:「媽媽,你前天給我的一百元零花錢被班上的同學偷走了,請你再給我一些零花錢。」
佳慧一聽孩子這樣說,內心既氣憤又震驚,畢竟這不是兒子的東西第一次被同學偷走了,上一次是手表,這一次是金錢。
佳慧便問小天是不是同一個同學作案?小天沒有說話,她以為這是孩子默認了。
佳慧自己也是個暴脾氣,立馬頭腦一熱就去班級群里斥責那位手腳不干凈的學生。
因為一時的情緒使然,佳慧在編輯信息的時候也沒有進行任何思考,腦子里想到什麼便發什麼。
可誰知,那位學生的媽媽卻說自家孩子從來沒有偷東西。
兩位媽媽在班級群進行了持久的對峙和互罵,無論老師和其他學生的父母怎麼勸說都沒有用。無奈之下,老師只好把她們二人踢出群聊,并單獨致電了解孩子的情況。
經過老師一天的調解和調查,事情的真相終于浮出水面。
原來,小天的手表是被自己弄丟的,因為手表價格昂貴,他擔心父母會打罵他,只好撒謊說是同學偷走了。
而一百元則是因為小天迷上了一款玩具,但是父母并不同意為他購買,小天便拿著那一百元買下了玩具。
但是小天又不想過上沒有零花錢傍身的日子,只好故技重施。可小天卻沒想到媽媽會直接在班級群里把事情捅出來,鬧得人盡皆知。
佳慧知道一切都是自家兒子自導自演后,立馬就向那位被誣陷的學生及其父母道歉。
并向班級群里的老師和父母表示占用大家公共資源的歉意。佳慧表示自己以后一定先了解清楚情況,然后私下解決,絕不把事情放在班級群里解決。
佳慧也批評了小天的所作所為,同時也深刻地反省自己。佳慧認為自己不應該對孩子非打即罵,導致孩子膽小怕事,甚至不惜撒謊來掩飾錯誤。
其實,在每個班級群里,總會出現一些「奇葩」的父母,這些父母的行為讓老師反感,更讓老師無奈。
也有很多父母會因為一時沖動或者一時疏忽,在班級群進行「社死」發言。
班級群是老師與父母聯系的有效溝通工具,父母在班級群里的發言能反映出很多東西。
所以,父母在班級群里發言之前一定要再三思量。有些發言很可能正在拉低你的層級,還惹得老師反感。
以下4種拉低層次的事,父母一定不要在班級群里做,免得連累孩子不討老師喜歡。
低層次的父母,越喜歡在班級群里做這4件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